2012年10月12日星期五

北區擬建單幢公屋 梁粉劉國勳不贊成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由競選至上任後都提倡多項房屋策略,包括在舊市區興建單幢式公屋,以增加房屋供應等。不過,在特首選舉初期已高調支持梁振英的建制派北區區議員劉國勳,昨日在北區區議會上表明不贊成在北區興建單幢式公屋,認為社區配套問題未解決,興建只會衍生更多問題。他接受本報查詢時稱並非與梁振英唱反調,但認為房策需視乎地點,未必各區適用。
北區區議會討論區內房屋發展,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栢志高出席會議,他說北區未來幾年會有約3000個公屋單位落成,政府會再物色可供發展土地,但強調不會在公屋用地改為發展居屋。
欠社區配套 恐增負荷
民建聯區議員劉國勳在會上表示,北區房屋短缺,私樓呎價已貼近大埔區,他建議政府更主動在區內物色公屋用地,但他不贊成新界、特別是北區發展單幢式公屋,因現時北區多個屋苑與港鐵站都有一段距離,巴士接駁未能滿足區內居民需求,擔心若再興建單幢式公屋,但又欠缺社區配套支援,將加重區內現有設施負荷。他又建議政府加快研究改變上水部分土地用途,改為發展居屋。
栢志高:需建單幢公屋
栢志高表明,基於現實考慮,政府需在區內興建單幢式公屋,但強調政府已積極尋找土地,又表明當區會注意人口發展、社區配套等問題。
「並非與梁唱反調」
劉國勳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並非與梁振英的政策唱反調,但認為梁振英提出的多項房策並非「在各區都要做晒」,政府應視乎不同地區的情况,再決定具體方針,否則只會衍生更多問題。他又強調不是反對所有在北區的房屋計劃,如認為加快研究工業大廈轉型,以及在區內覓地建屋等,都更適合北區發展。
另外,上水鄉委會主席侯志強在區議會上指出,新界東北及鄰近河套區發展,加上開放禁區,將釋出大量土地,希望政府在鐵路沿線增加房屋供應,他聲稱區內居民都「百分百支持」地方發展,政府不應畏首畏尾。

2012年7月19日星期四

青協青年宿舍 研准「鴛鴦宿」


【經濟日報專訊】港府擬斥逾10億元建青年宿舍,營辦機構之一的香港青年協會(青協)透露,天后及大埔的宿舍將設獨立廚廁,其中天后更附設圖書館及健身室;日後宿舍管理參考大學的模式,惟宿規將較寬鬆,包括考慮是否容許「鴛鴦宿」。
至於宿額如何編配,青協指會由各營辦機構磋商後決定,機構亦將設緊密的溝通機制,避免青年重複享用宿舍資助。
以18至35歲的在職單身人士及夫婦為對象的青年宿舍,政府早前只公布申請資格及入息和資產限額,但編配準則及條件卻未有交代。青協副總幹事馮丹媚昨接受訪問時表示,各營運機構將開會,商討統一編配準則,再由各機構自行挑選申請者。
參考大學管理 惟宿規較鬆
不過,馮強調營辦機構之間會緊密溝通,以防青年享用某一機構的宿位後,再到其他機構申請重複享用資助,「不會容許在青協的宿舍住5年,然後又去東華三院住5年,會有一定監察。」馮又說宿舍單位面積約150至200平方呎,設單人及雙人單位,均有獨立廚廁,確保「五臟俱全」,讓青年擁私人空間。
至於青協宿舍的管理模式,她指會參考大學的做法,並會鼓勵入住青年協助營運及參與義務工作,以培養歸屬感及達到青年發展的目標,但有關要求並非入住條件或強制命令。
天后項目 設圖書館健身室
宿規方面,馮認為入住青年已是投身社會的成年人,應給予尊重,故宿規肯定較大學寬鬆,如會考慮容許「鴛鴦宿」的可行性,但退租機制則未作討論。
青協已落實在大埔鄉街2號的青年空間,改建成青年宿舍,提供約100個宿位,料3年內落成;另一項目則與建造商會合作,將位於天后廟道、已停辦的建造商會學校現址,重建成擁有800至1,000個單位的宿舍,屆時將設有圖書館、健身室及職業輔導中心等配套設施,以滿足青年需要。
港府早前宣布會全數資助興建青年宿舍的建築費用,馮透露,當局初步擬定宿舍落成後,會給予營辦機構50年的營運期,以自負盈虧的模式運作。她提醒有意入住的青年,除租金外亦須自行負擔水電費用,青協並會研究是否另行收取管理費及差餉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單身中產或可申新居屋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不少單身人士都表示置業困難。房委會後日討論新居屋執行細節,房署建議劃一白表「單身」及「家庭」申請人的入息和資產限額;換言之,即使月入三萬元的「單身中產」,都有機會申請新居屋。關注團體表示,放寬單身人士申請資格,將造成大量超額申請,不但影響揀樓機會,還剝削二至四人家庭置業選擇。
  本報記者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周一討論新居屋的執行細節。傳統居屋的定價,只需一半單位屬合資格家庭的按揭供款佔入息四成或以下;但新居屋將單位售價與市值脫鈎,只參照合資格家庭負擔能力計算;換言之,所有出售單位定價,須為合資格家庭按揭供款佔入息四成或以下。
  配屋次序暫未有建議
  傳統居屋,一人住戶的入息和資產限額為家庭申請者一半;但新居屋所有單位都是「可負擔」水平,即白表單身申請人也有能力購買各類單位,因此房署建議,新居屋劃一單身申請者和家庭申請者的入息和資產限額,以確保一人申請者都獲提供可負擔的單位。不過,房署未有提出一人申請的配屋優先次序建議,只表示委員可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房署曾提出,新居屋計畫的對象是每月入息三萬元以下的家庭,換言之,月入三萬元的單身人士,都有機會申請居屋。房署又建議,繼續為新居屋買家提供長達三十年的按揭貸款保證,使綠表申請人借貸可達單位售價九成半,白表則達九成。
  五百呎料最貴兩百萬
  當局初步估算,以一個四百至五百方呎單位計算,居屋售價約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元。房署認為,由於新居屋售價將較傳統居屋低,建議須訂定較長的擁有住宅物業限制期會較適當,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在申請新居屋前十年內,均不得擁有住宅物業。傳統居屋自九三年以來,只規定申請人兩年內不得擁有物業。
  超額認購恐剝削揀樓
  對於房署建議單身申請人資產入息限額與家庭申請者同一水平,公屋聯會主席王坤相信會吸引更多本身無意購買居屋的人申請,造成大量超額認購,剝削其他家庭置業機會。他認為,單身申請者的入息限額,應維持於一般家庭入息限額一半水平,並須設定配額,規定只可選購小型單位,以保障政策可確實解決住屋需要;又認為,新居屋以三萬元作入息上限,但這些家庭根本毋須政府資助,當局新居屋政策的入息限額或補地價安排,只會為地產商提供「政府爭客」的口實,令市場更加混亂。
  首批可供應二千五百個新居屋單位的六個地點都屬「蚊型地」,且地盤多呈不規則和鄰近斜坡。其中三幅來自沙田,分別是美田邨旁的4C區、翠景花園旁的4D區及嘉田苑的顯田街;半數單位來自兩幅從勾地表抽出的限呎地,分別是前大窩口工廈用地和元朗東頭用地;餘下一幅位處青衣長青邨旁邊的空置學校地盤。房署預計,新居屋最快可於二○一六年底落成。

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單身女蝸居20呎迷你倉 月租700

http://hk.news.yahoo.com/%E5%96%AE%E8%BA%AB%E5%A5%B3%E8%9D%B8%E5%B1%8520%E5%91%8E%E8%BF%B7%E4%BD%A0%E5%80%89-%E6%9C%88%E7%A7%9F700-211324776.html


 【明報專訊】貧窮單身蝸居愈來愈迷你,正當100方呎劏房都索租四五千元之際,原用作儲物的「迷你倉」也被當作廉價市區宿舍,有觀塘工廈管理員發現近半年不時有人半夜進入設有迷你倉的工廈,至翌晨才離開。

迷你倉拒人住 看更睹人出入
「屈居」迷你倉的「住客」既有被逼遷的單身漢,亦有無力交租的單身女子,聲稱以月租700多元,「租住」20平方呎迷你倉,每晚逛至深宵才「入倉」與貨同眠。
本報記者昨日以顧客身分,分別向簡易、海棠物流、時昌、儲存易、蘋果、榮晉及冠軍迷你倉,要求租住迷你倉,但全部拒租。不過,在設有迷你倉的觀塘鴻圖道工廈工作的管理員透露,近半年久不久有人半夜一兩點進入大廈,至翌日晨早離開,當中有男亦有女。
「無錢交租 深宵入倉」
市民何小姐昨致電港台《千禧年代》投訴,香港不設租金管制,業主「搏命」加租,令無錢交租的她,只可每月花700多元租20方呎的迷你倉作蝸居。
抱病在身的何小姐現無法工作,僅靠積蓄過活。她說﹕「我無地方住,只可躲在迷你倉,夜晚要在街逛至深宵(才返迷你倉),因工廈不准人住。」她晚上睡在迷你倉的貨物上,要另覓地方洗澡。
她認為自己不是最慘,會繼續捱下去,並指劏房租金可由1000多元加至2000多元,如領綜援者就可能無力交租。她要求政府向收租的業主徵收物業稅,租屋者可從中收回租金津貼。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陳超龍亦指出,有一名年長自僱人士,原本居於工廈,但因加租被逼遷,近期改到自己儲貨的迷你倉暫住一兩周,該迷你倉位於九龍灣一帶,月租約2000元,並設有冲身地方,但他後來因患病入院。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表示,去年已聽聞有不夠錢租屋的單身人士,以月租400元租住迷你倉。他說﹕「迷你倉夠瞓一個人,每日只是幾十元,好過住籠屋或劏房,最多無得洗澡及煮食。」他認為,現時情况反映單身人士能負擔的住屋嚴重短缺,他促請政府加建單身公屋。
「去年已聽聞」 議員促增單身公屋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亦稱,基層住屋愈來愈貴,為求一宿無選擇,100多呎的劏房月租可高達4000多元,部分住戶近日更接獲業主通知,明年一月要加租,有良心者加一成,無良者可加兩至三成,早前更曾有業主要求加租五成,目的無非逼遷。
明報記者 冼韻姬 黎嘉愉

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

歐壓力測試「考第一」 Dexia被解體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011/News/ad_ada1.htm
2011年10月11日

【明報專訊】比利時德克夏銀行(Dexia)董事局昨天通過由法國、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政府提出的拯救方案,內容包括以40億歐元向比利時政府出售旗下比利時零售銀行部門,及把法國及盧森堡的業務合併或分拆出售,令這間在歐洲銀行壓力測試中「考第一」的銀行,成為歐債危機下首家被解體的銀行。
德克夏獲救令市場對歐洲銀行爆煲憂慮獲紓緩,加上法總統薩爾科齊與德總理默克爾周舉行峰會後稱,月內會公布歐洲銀行注資計劃,燃起投資者對歐洲救市的希望,刺激歐美股市急升,道指初段急升超過250點(2.3%),歐洲股市連續4天上升,德國股市升逾3%。歐元兌美元亦強力反彈,急升超過1.9%,重返每歐元兌1.365美元水平,屬10月最高水平。
憧憬救市 歐股4連升
德克夏董事局的聲明指出,批准比利時政府以40億歐元(425億港元),國有化德克夏在當地零售銀行。董事局亦要求行政總裁馬里亞尼(Pierre Mariani)盡快與法國主權基金Caisse des Depots及法國郵政銀行商討合併該行在法國的分支,而盧森堡的業務將計劃售予卡塔爾王室成員。
德克夏的全球信用風險敞口總額達7000億美元,相當於希臘GDP總額的兩倍以上。法比盧政府會向德克夏提供為期10年,總值900億歐元(9560億港元)的融資擔保,當中比利時佔60.5%、法國佔36.5%,令德克夏可有秩序出售業務及資產,留下持有約1000億歐元問題資產的「壞帳銀行」,當中有120億歐元為「歐豬5國」債券,德克夏股東會是這家「壞帳銀行」的擁有人,很大機會要蒙受損失。但馬里亞尼認為銀行最終可以出售這類資產。
德克夏其實在今年的歐洲壓力測試「考第一」,它在測試結果公布後不足3個月就要由政府打救,再度惹人質疑歐洲壓力測試的可信性。根據歐洲銀行管理局(EBA)的數字,在壓力測試的負面環境下,德克夏在2012年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達10.4%,在歐洲眾多銀行排名第一,第二位及三位則是北歐聯合銀行(Nordea)及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達9.5%及9.2%。
丹麥地方銀行被接管
德克夏獲救之際,非歐元國的丹麥地方銀行Max Bank因呆壞帳問題,將會被丹麥政府接管。該行今年首半年已撇去7900萬克朗的壞帳,超過三成為房地產壞帳。奧地利最大上市銀行第一儲蓄銀行(Erste Bank)亦受歐債危機及東歐業務問題拖累,預計2011年會錄得7至8億歐元虧損。

阿爺出手,走不走?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74586

《信報》投資者日記:......咁有信心?難怪淡友給二人嚇窒,「空軍」微有怯意。新華社在A股收市後報道,中央滙金公司自「雙十」起在二手市場吸納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和建行(939)四大內銀股;一時間,券商大唱滙控(005)跌穿海嘯價、內地二十大城市黃金周物業銷售按年劇挫32%等淡因,在「德法有計」、「阿爺出手」面前,統統靠邊站,恒指尾市轉跌為升。

IMF向德法施壓?

阿爺出手究竟係畀位你走,還是築底利守,關鍵仍在歐洲危局是否如此輕描淡寫就可以擺平。本報研究部「沿圖觀勢」周一以〈歐債危機3星期內失控? 〉為題,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顧問Robert Shapiro的警告,指歐洲決策官員假如於二至三星期內仍無法提出一個有效的解決危機方案,歐洲主權債務及銀行體系將面臨崩潰。

Shapiro驚人之語,立足於大家耳熟能詳的理據,比如德法大型銀行危機一旦爆發,勢必牽連美日英以至世界所有主要銀行(此話若不幸言中,明富出報告唱淡滙控,指大笨象受「歐豬」衝擊甚於雷曼,股價跌至30元不足為奇,便非無的放矢惟恐天下不亂),但在老畢看來,IMF身屬處理歐債危機「三巨頭」(Troika,其餘二巨頭為歐盟和歐洲央行),乃「建制」一分子,Shapiro身為IMF顧問,斷無理由危言聳聽倒自己米。從他的警告以三星期為限,而德法首腦周日碰頭後,又把解決危機的「死線」定在11月初,時間上跟Shapiro的do it or die警告極度脗合。那是「不謀而合」抑或「三巨頭」之一的IMF在背後發功,迫這兩大歐羅區話事人快刀斬亂麻的結果?老畢認為以後一種情況機會較高。

個市會不會那麼「順攤」,聽足德法和IMF指揮,還看歐洲這場豪賭開大開細。然而,大家只要留意比利時與法資銀行Dexia國內零售業務100%國有化(涉資40億歐羅),穆迪事先張揚,把比利時主權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就知箇中利害。正如老畢昨天所言,比利時長期處於「無政府狀態」,群龍無首兼公債對GDP比率接近100%,在歐羅區中僅低於希臘和意大利,評級機構不一早把該國downgrade,已大出老畢意料之外;既然「救番嘥藥費」,Dexia國有化因此以盡量不連累法國為主要考慮。
(節錄)

一手樓實用面積計價 誤導須負刑責最高囚七年


香港人買樓,往往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資,但政府對樓宇銷售的監管,一直為人詬病,其中一手樓售樓書的內容,不少更涉誇張描述,甚至失實,而售樓的程序及手法更被指欠缺透明度及不利消費者。為進一步規管新樓銷售手法,政府成立的「立法規管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督導委員會」完成報告,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須以實用面積計價;準買家可在「清水房」量尺及拍照等,如違反法例,應訂立阻嚇性罰則,性質嚴重的最高可判監7年。

督導委員會將會向運輸及房屋局提交報告,建議規管所有一手未建成或已建成的住宅物業項目。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委員會認為一手已建成與未建成住宅物業的銷售安排分別不大,故兩類物業應同樣受規管。委員會報告中指出,由於現時不同的發展商,有各自的建築面積計算方法,令消費者難以作出比較,而實用面積則有統一定義,故建議日後應只以實用面積為單位報價。

開售前最少3日公布價單
至於現時規定發展商須在開售前最少3日,公布價單的做法恰當,但委員會認為應提高透明度,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故發展商在公布首張價單及其後的價單,應披露更多單位的售價。委員會並建議若整個發展項目的單位數目逾100個,首張價單必須包括單位總數的至少20%,其後發出的每張價單則應佔至少10%。運房局發言人續稱,發展商不得在售樓說明書中,載有任何宣傳資料或構思圖片或圖像;並規定發展商提供更多資料,如單位內部尺寸、發展項目航空照片、建築物能源效益的資料等,更必須有限制字型大小。

示範單位可度尺
鑑於不少準買家會參考示範單位,故委員會認為應加強規管示範單位,如發展商必須先設置一個「清水房」,才可提供「化妝房」,同時發展商應容許參觀人士在示範單位內量度尺寸,以及在清水房內拍照或錄影。發言人指,由於清水房不涉及版權問題,發展商不應向有意拍照或錄影的人士收集個人資料。
另外,委員會又建議,買樓要有最少3日「冷靜期」,若買家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撻訂,便會被沒收5%的訂金。委員會更建議,發展商應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24小時內披露交易資料,而且在6個工作天內簽訂正式買賣合約,以及必須在記錄上披露交易是否涉及發展商董事局成員、其直系親屬或發展商高級職員。為加強阻嚇,委員會亦建議發展商或銷售人員若作出失實陳述、發放虛假或者誤導資料便要負刑事責任,最高罰款500萬元及判監7年。妨礙執法人員搜證最高罰款50萬元及監禁6個月。運房局發言人說,會盡快以白紙草案諮詢公眾,希望在本立法年度提交草案,之後再成立執法機關,預計法例最快於2013年生效。

料可減不必要設施
消費者委員會住宅物業消費者問題小組召集人何沛謙歡迎立法建議,他指出,銷售一手樓時發放誤導或失實消息,情況等同欺詐,有需要刑事化,而公司董事等知情人士亦需要負上刑責,並指應清楚定義「一手樓」,以免出現規管漏洞。。城市大學建築科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贊成,日後只可以實用面積計價,相信統一計價方式後,會減少發展商興建不必要的設施,以「谷大」建築面積。利嘉閣地產董事總經理廖偉強亦相信,二手市場亦會跟隨以實用面積計價。

地產代理憂生意跌
不過,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對建議有保留。他表示,原則上同意立法規管一手樓銷售,亦不介意就不實陳述刑事化,但希望規管不要過於嚴苛,影響市場運作。中原地產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陳永傑則認為,強制設立清水房,會增加小型發展商成本,他更直言反對立法,認為政策令代理業內人心惶惶,生意可能會因而大跌。至於發展商的意見不一。長實地產投資董事黃思聰稱,要待有關細節公布後,再與地產建設商會討論,他認為符合法例賣樓,不會增加銷售上的困難度,並指集團過往開售新盤一向遵守規矩。南豐董事總經理蔡宏興認為,比較其他行業,今次建議刑責過重,質疑條例為何只針對地產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