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星期五

北區擬建單幢公屋 梁粉劉國勳不贊成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由競選至上任後都提倡多項房屋策略,包括在舊市區興建單幢式公屋,以增加房屋供應等。不過,在特首選舉初期已高調支持梁振英的建制派北區區議員劉國勳,昨日在北區區議會上表明不贊成在北區興建單幢式公屋,認為社區配套問題未解決,興建只會衍生更多問題。他接受本報查詢時稱並非與梁振英唱反調,但認為房策需視乎地點,未必各區適用。
北區區議會討論區內房屋發展,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栢志高出席會議,他說北區未來幾年會有約3000個公屋單位落成,政府會再物色可供發展土地,但強調不會在公屋用地改為發展居屋。
欠社區配套 恐增負荷
民建聯區議員劉國勳在會上表示,北區房屋短缺,私樓呎價已貼近大埔區,他建議政府更主動在區內物色公屋用地,但他不贊成新界、特別是北區發展單幢式公屋,因現時北區多個屋苑與港鐵站都有一段距離,巴士接駁未能滿足區內居民需求,擔心若再興建單幢式公屋,但又欠缺社區配套支援,將加重區內現有設施負荷。他又建議政府加快研究改變上水部分土地用途,改為發展居屋。
栢志高:需建單幢公屋
栢志高表明,基於現實考慮,政府需在區內興建單幢式公屋,但強調政府已積極尋找土地,又表明當區會注意人口發展、社區配套等問題。
「並非與梁唱反調」
劉國勳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並非與梁振英的政策唱反調,但認為梁振英提出的多項房策並非「在各區都要做晒」,政府應視乎不同地區的情况,再決定具體方針,否則只會衍生更多問題。他又強調不是反對所有在北區的房屋計劃,如認為加快研究工業大廈轉型,以及在區內覓地建屋等,都更適合北區發展。
另外,上水鄉委會主席侯志強在區議會上指出,新界東北及鄰近河套區發展,加上開放禁區,將釋出大量土地,希望政府在鐵路沿線增加房屋供應,他聲稱區內居民都「百分百支持」地方發展,政府不應畏首畏尾。

2012年7月19日星期四

青協青年宿舍 研准「鴛鴦宿」


【經濟日報專訊】港府擬斥逾10億元建青年宿舍,營辦機構之一的香港青年協會(青協)透露,天后及大埔的宿舍將設獨立廚廁,其中天后更附設圖書館及健身室;日後宿舍管理參考大學的模式,惟宿規將較寬鬆,包括考慮是否容許「鴛鴦宿」。
至於宿額如何編配,青協指會由各營辦機構磋商後決定,機構亦將設緊密的溝通機制,避免青年重複享用宿舍資助。
以18至35歲的在職單身人士及夫婦為對象的青年宿舍,政府早前只公布申請資格及入息和資產限額,但編配準則及條件卻未有交代。青協副總幹事馮丹媚昨接受訪問時表示,各營運機構將開會,商討統一編配準則,再由各機構自行挑選申請者。
參考大學管理 惟宿規較鬆
不過,馮強調營辦機構之間會緊密溝通,以防青年享用某一機構的宿位後,再到其他機構申請重複享用資助,「不會容許在青協的宿舍住5年,然後又去東華三院住5年,會有一定監察。」馮又說宿舍單位面積約150至200平方呎,設單人及雙人單位,均有獨立廚廁,確保「五臟俱全」,讓青年擁私人空間。
至於青協宿舍的管理模式,她指會參考大學的做法,並會鼓勵入住青年協助營運及參與義務工作,以培養歸屬感及達到青年發展的目標,但有關要求並非入住條件或強制命令。
天后項目 設圖書館健身室
宿規方面,馮認為入住青年已是投身社會的成年人,應給予尊重,故宿規肯定較大學寬鬆,如會考慮容許「鴛鴦宿」的可行性,但退租機制則未作討論。
青協已落實在大埔鄉街2號的青年空間,改建成青年宿舍,提供約100個宿位,料3年內落成;另一項目則與建造商會合作,將位於天后廟道、已停辦的建造商會學校現址,重建成擁有800至1,000個單位的宿舍,屆時將設有圖書館、健身室及職業輔導中心等配套設施,以滿足青年需要。
港府早前宣布會全數資助興建青年宿舍的建築費用,馮透露,當局初步擬定宿舍落成後,會給予營辦機構50年的營運期,以自負盈虧的模式運作。她提醒有意入住的青年,除租金外亦須自行負擔水電費用,青協並會研究是否另行收取管理費及差餉

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

單身中產或可申新居屋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不少單身人士都表示置業困難。房委會後日討論新居屋執行細節,房署建議劃一白表「單身」及「家庭」申請人的入息和資產限額;換言之,即使月入三萬元的「單身中產」,都有機會申請新居屋。關注團體表示,放寬單身人士申請資格,將造成大量超額申請,不但影響揀樓機會,還剝削二至四人家庭置業選擇。
  本報記者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周一討論新居屋的執行細節。傳統居屋的定價,只需一半單位屬合資格家庭的按揭供款佔入息四成或以下;但新居屋將單位售價與市值脫鈎,只參照合資格家庭負擔能力計算;換言之,所有出售單位定價,須為合資格家庭按揭供款佔入息四成或以下。
  配屋次序暫未有建議
  傳統居屋,一人住戶的入息和資產限額為家庭申請者一半;但新居屋所有單位都是「可負擔」水平,即白表單身申請人也有能力購買各類單位,因此房署建議,新居屋劃一單身申請者和家庭申請者的入息和資產限額,以確保一人申請者都獲提供可負擔的單位。不過,房署未有提出一人申請的配屋優先次序建議,只表示委員可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房署曾提出,新居屋計畫的對象是每月入息三萬元以下的家庭,換言之,月入三萬元的單身人士,都有機會申請居屋。房署又建議,繼續為新居屋買家提供長達三十年的按揭貸款保證,使綠表申請人借貸可達單位售價九成半,白表則達九成。
  五百呎料最貴兩百萬
  當局初步估算,以一個四百至五百方呎單位計算,居屋售價約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元。房署認為,由於新居屋售價將較傳統居屋低,建議須訂定較長的擁有住宅物業限制期會較適當,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在申請新居屋前十年內,均不得擁有住宅物業。傳統居屋自九三年以來,只規定申請人兩年內不得擁有物業。
  超額認購恐剝削揀樓
  對於房署建議單身申請人資產入息限額與家庭申請者同一水平,公屋聯會主席王坤相信會吸引更多本身無意購買居屋的人申請,造成大量超額認購,剝削其他家庭置業機會。他認為,單身申請者的入息限額,應維持於一般家庭入息限額一半水平,並須設定配額,規定只可選購小型單位,以保障政策可確實解決住屋需要;又認為,新居屋以三萬元作入息上限,但這些家庭根本毋須政府資助,當局新居屋政策的入息限額或補地價安排,只會為地產商提供「政府爭客」的口實,令市場更加混亂。
  首批可供應二千五百個新居屋單位的六個地點都屬「蚊型地」,且地盤多呈不規則和鄰近斜坡。其中三幅來自沙田,分別是美田邨旁的4C區、翠景花園旁的4D區及嘉田苑的顯田街;半數單位來自兩幅從勾地表抽出的限呎地,分別是前大窩口工廈用地和元朗東頭用地;餘下一幅位處青衣長青邨旁邊的空置學校地盤。房署預計,新居屋最快可於二○一六年底落成。